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的红色记忆 六安地图 -9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的红色记忆

时间:2022-08-25       来源:大别山红色小镇

  沙堰村位于六安斑竹园镇西南部,面积12.42平方公里。南流河流经沙堰村域,因河床平缓,流沙聚成沙滩,村民为灌溉田地,拦河垒沙筑坝,故以地形地貌而得名。

 

 

  沙堰村有段辉煌的革命历史。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这里是沙堰人民公社所在地。沙堰公社管辖长岭关以北和黄麦园以南的大片区域。改革开放以后,沙堰公社更名为沙堰乡,这里自然还是沙堰乡政府所在地。一直到1992年“撤区并乡”,沙堰乡与原斑竹园镇合并为新的斑竹园镇以后,沙堰乡政府的名字才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是,曾经的沙堰大队继而沙堰行政村的名字,仍然在延续。

  沙堰村人民不仅为沙堰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了大功。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的开拓者和播种人。其中李梯云和罗银青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李梯云,沙堰李家铺人(其祖籍在湖北罗田,后来迁居至此),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中共商城、罗田、麻城三县边区负责人,先后担任中共罗田县、商城县委书记。是立夏节起义(也叫商南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罗银青,沙堰大西冲瓦屋湾人,被称为“商南才子”,早期中共地下党员,他创作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唱红了大江南北。金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与这些早期共产党人播下的革命火种密不可分,他们功不可没,永载史册。

 

 

  在沙堰,至今还在流传着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令人震撼。

  解放前,沙堰有个恶霸地主罗维楚,曾任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是斑竹园一带最反动的官僚政客,在当地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经常向商城县政府密告农民协会借粮活动,并到处鼓动豪绅地主对抗农民协会减租减息,骂共产党人李梯云是“乱国贼子”。1929年5月立夏节的夜晚,农民自卫军30多人在取得徐王庙暴动胜利后,连夜奔赴沙堰,在群众的配合下活捉了罗维楚,并在5月9日庆祝红三十二师成立的大会上将其公审处决,大快人心。

  1947年冬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设在沙河,而沙堰与沙河只有一山之隔。沙堰村到处都住满了解放军。刘邓大军的很多官兵大多数都是来自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这些子弟兵回到家乡,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沙堰的老百姓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子弟兵们住,尽其所能地给子弟兵提供粮食、被子等生活物资,让部队战胜严寒,渡过难关,站稳脚跟。

  当时让沙堰村老百姓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邓首长居然还在沙堰村住过一段时间。

  在邓小平同志曾经居住的旧址,青石板台阶,青砖瓦屋,一切如旧。房子主人张先珍老人带领大家瞻仰邓小平曾经下榻的卧室。虽然房间光线有点暗,但令人肃然起敬。在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决战的前夜,一代伟人邓小平当年就在这黑暗狭小的房间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据当地几位老年人说,那时候,在这座房子外面不远的地方,拴着好几匹高头大马,人们猜想这里住的人肯定不同寻常。一位个子矮矮的中年人,气宇不凡,在大冬天晚上只穿着一条短裤,把水塘里的冰砸开一个窟窿,用毛巾擦洗身体。旁边还有两个战士站岗放哨。推测那个冬天洗冷水澡的首长应该就是邓小平。

  刘邓大军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大别山,这让国民党南京政府胆战心惊。蒋介石立即派重兵“围剿”,刘邓大军经常要和敌人殊死血战。沙堰老百姓积极支援解放军,女人们做军鞋做大饼,送到前线;男人们做担架,抬担架,救护伤病员。沙堰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亲”的动人心魄的旋律。

  后来,由于战略需要,刘邓大军主力部队撤离了大别山。但是,还有一部分伤病员和地下党工作队人员留了下来。沙堰人民把这些伤病员当做亲人一样,细心照顾,精心护理。为他们喂饭喂水喂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们。

  刘邓大军来时,当地的反动武装纷纷抱头鼠窜。刘邓大军主力撤离后,他们又卷土重来。这些反动势力到处打听搜捕解放军伤病员和地下党工作队人员。为了保护好这些伤病员和地下党工作队,沙堰人民无私奉献,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罗应华老师讲述了他奶奶保护解放军伤病员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沙堰村的“太山集”。太山集,是一个充满红色故事传奇的地方,原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开国将军林彬的故居就在这里。

  罗应华奶奶王氏当年为了保护照顾解放军伤病员马团长,经历了千辛万苦。先是把马团长藏在自己家里,敌人几次搜家都巧妙地躲过。后来风声越来越紧,王氏又把他藏在屋后的山洞里。利用打猪草偷偷的给伤病员送饭送水,甚至舍不得把奶水给自己的孩子吃,也要留给伤病员。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马团长伤病痊愈了,回到了部队。全国解放后那位伤员成为将军,为了感恩,马将军亲自来到沙堰村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王奶奶救护解放军伤病员以及将军感谢救命恩人的故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这批留下来的伤病员和地下党工作人员也有不幸牺牲的。曾经担任过沙堰大队革委会主任、82岁的詹正阶老人说,他知道的就有十一名烈士。有一个地下党工作队的朱组长,被敌人发现后,敌人把他五花大绑起来,推到水沟里,用石头把他活活砸死。还有一个伤病员张副团长和一个陈连长,也被敌人在南流河边残酷杀害了。其他几位烈士的名字他现在记不得了。

 

 

  当时,沙堰村的老百姓偷偷的把这些革命烈士的尸体掩埋起来。1967年,当时的沙堰人民公社人武部组织人员做了十一副红色油漆棺材,把分散在各地的烈士遗骸装棺入殓,在一座球形山丘上建立了无名烈士墓。这座烈士墓现保护在合武高速公路长岭关服务区内,已扩建修缮成近800平方米的长岭关革命烈士墓园,被列入六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来烈士墓祭扫,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当地群众把这些烈士当做自己逝去的亲人,逢年过节按照当地习俗,带着孩子自发地来到烈士墓前烧纸焚香祭奠。人们永远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李大维)

  • 敬请关注“安徽特色小镇网”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 新闻动态
殷港艺创新闻汇|一周资讯概览(11月6日-11月12日)
殷港艺创新闻汇|一周资讯概览(10月30日-11月5日)
网站地图